特别评论
两会聚焦----3%的赤字率背后都说了什么
导语
评级业务部
吴冬雯
3 月 2 日,随着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
电话:010-88090037
邮件:wudongwen@chinaratings.com.cn
的召开,中国又进入了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在随后的两周
里,中债资信将就两会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解读。
邵威
电话:010-88090224
邮件:shaowei@chinaratings.com.cn
第
期(总第
期)
2013 年 3 月
中债资信是国内首家以采用投资人付费
营运模式为主的新型信用评级公司,以
“依托市场、植根市场、服务市场”为
经营理念,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
则为客户提供评级等信用信息综合服
务。
公司网站:www.chinaratings.com.cn
电
话:010-88090001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 28 号
院盈泰中心 2 号楼 6 层
共 3 页,第 1 页
特别评论
一、财政赤字率维持 3%,新增地方一般债规模符合预期
根据《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赤字率拟按 3%安排,全国财政赤字总额为 2.38 万亿元,
比去年增加 2,000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 1.55 万亿元,较去年增加 1,500 亿元,地方财政赤字
8,300 亿元,较去年增加 500 亿元。财政赤字率及新增地方一般债券规模,与我们之前的测算完全
一致,在中债资信《置换债发行有序推动,新增债规模高歌猛进——2016 年地方债全景扫描之发
行规模篇》中,我们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同时删除
了“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的表述,同时考虑到 3%的赤字率是欧盟内部设定的警戒线,具有一定
的标志性意义,因此预计 2017 年赤字率将维持在 3%的水平;按照 3%的赤字率测算,2017 年的财
政赤字不低于 2.3 万亿元,同时考虑到地方财政赤字 2015、2016 年在全国赤字中占比分别为 31%
和 36%,假设地方财政赤字 2017 年占比不低于 2016 年 36%,2017 年地方财政赤字将为 8,300 亿元
左右。
二、新增专项债规模翻倍,关注部分区域专项债保障程度
2017 年全国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8,000 亿元,由于新增专项债券的发行不会影响赤字率的核
算,近年来新增专项债券规模快速增加,成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的一个新的着力点。但是,专项
政府债券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债的在于其对应的募投项目可以产生一定的收益,偿还资金的来源可以
对应项目收入或政府性基金。目前地方政府发行的专项债券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一般均为国有土
地出让收入,考虑到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受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及政府土地出让规划影响较大,未来需
对专项债券规模上升较快的地域相关风险保持关注。整体来看,各区域政府性基金收入越大,其专
项债券余额也越大。以各区域 2016 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对其截至 2016 年底专项债券余额的保障倍数
作为保障程度衡量指标(各省保障倍数如下图所示),保障程度最高的是西藏,主要是由于专项债
券余额较少,仅为 3 亿元,此外青岛、江西、厦门、江苏等地保障程度也较高;保障程度较低的区
域主要为云南、贵州、内蒙古等地区,保障倍数已不足 50%。
图 1:各区域政府性基金收入及专项债情况(单位:亿元)
共 3 页,第 2 页
特别评论
资料来源:Wind 资讯,中债资信整理
注:安徽及四个计划单列市政府性基金收入为 2015 年数据
三、2017 年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进度慢于去年,二季度地方债消化压力或将较大
包含已经发布发行预告、但尚未发行的河北省第一批公开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截至 2017 年 3
月 10 日,本年度地方债发行额仅为 402.32 亿元,大幅低于去年同期 1,039.05 亿元的发行量。考虑
到《关于做好 2017 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财库[2017]59 号文)中规定“对于公开发行债
券(含新增债券和公开发行置换债券),各地应当按照各季度发行规模大致均衡的原则确定发行进
度安排,每季度发行量原则上控制在本地区全年公开发行债券规模的 30%以内”,考虑到相关发行
比例“按季累计计算”,以及往年二季度均为地方债大规模发行的季度,预计今年二季度地方债发
行规模将会大幅攀升,地方债消化压力或将较大。
免责声明:本报告系根据公开信息做出的独立判断。对于公开信息,本公司不保障其真实
性和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机构或个人做出证券买
卖出价或询价的依据。本公司及其雇员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
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报告版权归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
对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和复制。
共 3 页,第 3 页
中债资信 - 两会聚焦:3%的赤字率背后都说了什么
页码: /
该研报暂无在线预览,请下载后查看!
Loading...

声明:本站内容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仅如实呈现供网友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和不妥请联系(hello#ulapia.com)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